發布時間:2020-01-22 17:00:34
1月21日,記者從自治區水利廳獲悉,寧夏在黃河流域率先印發《寧夏引黃灌溉工程遺產保護規劃》,為寧夏引黃古灌區的長期、有序保護發展指明了方向。
七星渠老渠口節制閘,保留了人工起閉閘門設置。
寧夏水利博物館負責人介紹,寧夏引黃灌溉工程歷時悠久,歷經滄桑從未中斷。2017年10月10日,寧夏引黃古灌區成功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,填補了寧夏世界遺產的空白。灌區保存有大量的文物、文化遺產,已廢棄的昊王渠和仍在使用的秦渠、漢渠等渠道已經列入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。但長期以來,由于缺乏遺產保護意識以及相應的制度約束,一些具有歷史價值的遺跡、遺址在灌區更新改造中損毀、廢棄?!⊥ㄟ^規劃實施遺產保護標識體系建設、遺產展示區建設、遺址公園建設、遺產網絡信息平臺建設等項目,統籌推進工程遺產水利功能持續發揮和遺產資源保護、利用和發展。
《規劃》范圍分布于銀川、衛寧平原自留灌區,涉及中衛、吳忠、銀川、石嘴山4市,基準年確定為2018年,分三個階段實施,遠期至2035年。遺產保護基本對象是灌區水利工程管理范圍內的水系、渠首、閘壩等各類水利工程遺產,包括在用的和遺址遺跡;歷史建筑、碑刻;傳統水工材料構件、古堤古樹、跨渠古橋;水利管理制度、水利歷史文獻等。
閘壩遺址。
《規劃》中提到,加大對古渠首的保護,如羚羊壽渠、躍進渠等古渠首原狀保留傳統工程型式、閘房及啟閉設施,以及周邊景觀環境。加大對古渠道保護,仍在使用的歷史渠系保護其線路,保障渠道輸水安全,保護渠系生態等;已不發揮輸水功能的渠段作為歷史見證遺存,進行環境整治和文化景觀提升。古閘壩工程報廢后在原地保護,原則上不拆后重建,新建替代工程避開或并存。對各渠現存龍王廟、相關碑刻、古水則、古渠底石、鐵牛等管理或文化設施,進行系統調查,有條件的進行原址保護、修復與展示。
七星渠老渠口節制閘房外的一株枸杞樹,年齡50歲以上。
2017年3月,寧夏引黃灌溉工程遺產保護規劃編制啟動,自治區水利廳對自留灌區14條古渠現存灌溉遺產遺跡進行摸底調查,對灌區內現存的古渠道、水閘、橋梁、樹木等7個類型灌溉工程遺產進行普查,確定了規劃保護大綱中近期重點需要規劃保護的項目,其中唐正閘沿線、美利渠進水口遺址、羚羊壽渠渠首工程等8處極具代表性的保護遺址已經列入近5年規劃保護,特別是惠農渠永寧縣政權泵站上段一排50歲左右的古柳,通過砌護工程方案的優化,最大程度的進行了保護。
古代水則。
描寫古灌區富庶勝景的詩詞。
木質涵洞。
清代奏章。
渠口保護規劃局部圖。
(寧夏日報記者 裴云云 文/圖)